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醫藥衛生綜合 > 安徽醫學 > 臨床分離弗勞地枸櫞酸桿菌耐藥性分析及質粒介導的AmpC酶基因檢測 【正文】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地區臨床分離弗勞地枸櫞酸桿菌臨床分布、耐藥性及質粒介導AmpC酶(pAmpCs)基因的流行情況。方法收集2012~2017年安徽省細菌耐藥監控中心監測網內的34所醫院報送的臨床分離的104株弗勞地枸櫞酸桿菌,采用瓊脂稀釋法進行抗生素敏感性實驗。提取細菌質粒,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質粒介導AmpC酶基因,對陽性擴增產物進行測序分析;AmpC酶陽性菌株做轉移接合試驗,PCR擴增并測序確定接合子的基因型;測定供體菌、受體菌和接合子對多種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104株弗勞地枸櫞酸桿菌臨床分布廣泛,最多見于呼吸內科(30.77%)及重癥監護病房(24.04%),標本來源以痰液、尿液最多。4株AmpC酶基因陽性的菌株中,有3株DHA-1基因陽性,1株ACT-1基因陽性。4株AmpC酶基因陽性的菌株有3株轉移接合成功。這3株接合子與受體菌相比,對多種常用抗生素尤其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MIC值提高了8~128倍。結論弗勞地枸櫞酸桿菌臨床分布廣泛,耐藥嚴重,攜帶有質粒介導的AmpC酶基因的菌株對多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并且可通過接合性質粒在不同菌屬間播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