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礦業工程 > 地質與勘探 > 構造-蝕變巖相填圖方法在南秦嶺漢陰黃龍金礦中的應用 【正文】
摘要:隨著新一輪全國危機礦山找礦工作的開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就礦找礦理論和方法對于一些老礦區的深部和外圍找礦尤為重要。礦區構造-蝕變巖相填圖的范圍就是礦區勘查范圍,在填圖過程中把控巖構造、控礦構造、礦化蝕變等信息作為填圖重點,以礦區地質圖為底圖,把野外填圖過程中收集到的有關控礦構造、礦化蝕變等信息分期次、分不同特征等標示在底圖上,形成控巖控礦構造實際材料圖。在實際材料圖基礎上,編制礦區構造-蝕變巖相圖,從而尋找主要的控礦構造和與礦化密切相關的蝕變巖相帶,并為下一步礦區外圍和深部找礦、工程布置提供靶區依據。黃龍金礦區位于揚子板塊北緣南秦嶺構造帶,礦區志留系梅子埡組地層經歷了多期構造變形,并疊加有區域變質和熱液變質作用。本研究采用構造-蝕變巖相填編圖的方法,在礦區填編出了3條脆-韌性剪切帶和黑云母變斑晶化、硅化等蝕變巖相帶,并認為脆-韌性剪切帶、黑云母變斑晶化帶、硅化帶及蝕變巖相疊加帶等蝕變與金礦體存在密切關系,是礦區下一步外圍及深部找礦的重點靶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