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教育期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樣本來源
樣本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發行的醫學專業期刊共有25種,占浙江省科技期刊總數(115種)的1/5。涉及基礎醫學、內、外科等13個學科,數量最多的為綜合類(4種),其次為學報類(3種)。刊期以月刊為主(12種),其次為雙月刊(11種),半月刊和季刊各1種。
1.2統計方法
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為數據源,統計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等3項反映期刊影響力的指標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同時,為客觀評價期刊的水平,對以上指標用本期刊的指數/學科平均指數來進行縱向的比較,比值>1表明該指標高于學科平均水平。
2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顯示度,與期刊影響力、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直接關聯,是目前公認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類期刊影響力大小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表2顯示:浙江省醫學期刊總體的影響因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因子/學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僅有5本: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612),護理與康復(1.243),肝膽胰外科雜志(1.203))和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1.190),其余都在本學科的平均水平之下。從以上結果來看,除了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外,其余4本雜志均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表明專業特色對提升雜志的影響因子具有較大的幫助;而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雖為綜合類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學雄厚的科研背景,使雜志的成長有了有利的環境。總被引頻次可以顯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評價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浙江省醫學期刊中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201次/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2次/刊),說明浙江省醫學期刊在學術交流過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學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僅有4本期刊:中國高等醫學教育(3.659),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1.581)),浙江預防醫學(1.187)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162)。有學者認為總被引頻次與載文量相關,本文總被引頻次/學科平均>0.6的13種期刊中只有2種是雙月刊,因此浙江省醫學期刊整體的總被引頻次較高是否與其載文量較多有關,有待探討。
2.2浙江省醫學期刊基金論文比情況
基金論文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技期刊吸收學科前沿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的基金論文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與學科平均比值>1,分別為: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溫州醫學院學報,中華急診醫學雜志,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浙江醫學和口腔材料器械雜志。一般來說,高校學報或者由高校主辦的雜志依托高等學府,基金來源豐富,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的幾率比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雜志》和《浙江醫學》,其余6種雜志均由浙江大學或者溫州醫學院主辦,這2所大學均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值得關注的是《浙江醫學》作為一本地方性的醫學雜志,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充分說明其在浙江省醫務工作者中的地位。
3討論
3.1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評價
目前,期刊的評價指標有10余種,其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基金論文比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各有局限,但還是能夠基本反映期刊的總體狀況。本文通過對浙江省醫學期刊以上3種指標的統計分析發現: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水平偏低,影響力較弱,雖然在學術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學科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與國內的優秀期刊相比還有待提高,這與浙江省期刊的總體情況相似。但是也不乏亮點,一些期刊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在其自身的學科領域內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
3.2提升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力的建議
3.2.1找準定位,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
隨著生物醫學的快速發展,要在國內的眾多雜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尋求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有著自身特色或者學科優勢明顯的期刊影響力均較強,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項指標名列前茅,這與其是為數不多的醫學領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雜志密切相關,獨特性和稀缺性導致了高影響力。另外幾種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學學報,其余幾種也都具有明顯的“小而精”專業特色。因此,找準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不僅需要編輯部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發展方向,同時也需要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引導和支持。
3.2.2探索集約化的發展之路
2011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已明確科技期刊出版體制的改革的”路線圖”,期刊的集約化發展已勢在必行。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集約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如國內中華醫學會的“中華”系列雜志,在醫學領域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浙江省主辦的3本“中華”系列雜志中,除了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因辦刊時間較短,一些指標略低之外,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在本學科領域中名列前茅,充分顯示出“中華”品牌較強的競爭力。因此,今后可以結合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特色或者學科特點,逐步整合橫向和縱向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醫學期刊集群,通過集團優勢提升期刊整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如刊名帶有“浙江”的地方性醫學期刊,因其強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響力偏低的現象,而且一些雜志的學科和內容也趨于雷同,這些雜志是否可以嘗試聯合經營,優化配置,取長補短,通過團隊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進一步帶動期刊的整體發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數字化出版
【關鍵詞】普通外科、面臨挑戰、外科醫生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370-02
引言:
普外科發展到今天,學科方面有一定的挑戰,但是對于外科醫生來說,同樣是挑戰重重。外科醫生不但要面對繁忙的臨床工作,還要對患者的生命負起全部責任;面對不斷更新的醫療器械、治療方案要不斷進行潛心研究才能夠對其略知一二。加之我國現在醫療體制尚不健全,很多醫生還面臨著民事的糾紛,尤其是普外科醫生。所以,我們可以想象,新世紀擺在普外科醫生面前的壓力與挑戰是前所未有的。醫生要剖析疾病的客觀現象,也要剖析自己,只有這樣,面對較大的壓力與挑戰時才能夠從容不迫。
1普外科醫生的特征
在普外科工作的醫生,經常遇到的都是需要進行手術的病癥,病情一般比較嚴重。需要醫生盡快作出診斷和提出治療方案:外科工作強度大.且有較大的風險、醫生所承受的精神壓力較大。扎在系那是生活中表現為性格開朗、直率、豪放;具有較強的合作精神,觀能力、判斷能力較強;遇事果斷、自信、干凈利落、雷厲風行:善于及時總結經驗。但是恰恰是這些性格特征使得醫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有事會導致不好的結果產生,如有時過分依賴自己的經驗而容易輕率或武斷地作出決斷:重視手術、輕視理論現象較普遍:大多數外科醫生思維定勢較強.遇到特殊情況難以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對于已作出診斷的疾病.外科醫生尤其是低年資的外科醫生.缺乏應有的判斷能力.不敢否定或過分依賴于原有診斷。
2普外科醫生面臨的主要挑戰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步入不斷發展的新興階段。當然普外科也不例外,與前幾年相比,現在普外科遇到的病人、病情都已不在一樣,更重要的是患者對于醫生的要求更高。所以,作為普外科醫生就一定要去學習很多新的技術,將有新的課題需要去研究、新的問題需要去解決。作為普外科醫生,應抓住機遇,迎接新的挑戰,以不斷地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病人的需求。
2.1普外科的壓力大于其他科室
如上所述,醫療結果的不確定性、醫療實踐的高風險性。要求外科醫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即要勇于為病人承擔責任和風險,還要有很強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在精神壓力上,普外科醫生要比其他科室的醫生更大些。另外由于我國目前的醫療體制并不健全,存在外科醫生收紅包的情況,這對于普外科醫生來說,是一種無言的傷害。人們時不時的就會戴著有色眼鏡看這樣的醫生,這給普外科醫生在心理上也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后是經濟上的壓力,隨著普外科領域社會化、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入,該學科在醫學環境中占有越來越重的分量,為使普外科在經營范圍內有一席之地,醫院與醫院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醫生與醫生之間自然地參與了激烈的醫療市場竟爭。甚至有的私立醫院為了吸引病人,高薪聘請知名醫生坐診,使得基層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大大浪費,導致醫療事業畸形發展。而基層公立醫院福利待遇一般,有限的醫療資源,殘酷的競爭,也給普外科醫生在經濟上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2.2醫學模式的改變同樣是一種挑戰
來自病人(家屬)的意愿、社會價值要求與醫學原則的矛盾等,使得外科醫生在手術適應癥的選擇、根治性手術的規范化程度、疑難重病例的治療勇氣上,以及對出現的并發癥和非理想后果的解決等,都提出了新的問題。甚至會令外科醫生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僅依此還不夠,因為一個外科醫生智慧與技能的發掘,以及處理問題的本領和藝術,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
2.3多元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終身挑戰
首先,對于普外科醫生需要擁有終身的學習能力,一個醫生的職業生涯往往超過30年甚至更長,畢業后開始工作只是醫學教育的開端,要在工作中不斷更新知識。堅持終生學習,才能做一名好醫生。在具備學習能力后還應該培養自己的接受能力、表達能力、感知力。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必須學會醫患溝通的技巧。一個訓練有素的醫生對患者的問題有很好的感知力,只簡單幾問就能抓住要點。此外,要具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醫生要積極吸收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用于臨床實際.把握疾病產生過程的基本規律.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才能有的放矢。另外,必須要有體現全科醫學的能力,掌握醫學的多方面知識和技能,要重視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心理和經濟環境,不僅要治療患者眼前的疾病,還要考慮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回歸社會的問題。
2.4達到醫生的最高境界更是一種挑戰
在職業道德上,恪守醫德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唐代孫思邈就曾有名句寫到“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愿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另外,所謂“醫者父母心”,作為醫生以人性的關愛、寬容的理解、藝術的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并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與醫護關系。在團隊合作中,上級對下級應正確領導,下級應對上級充分信任,相互理解、完成多人的合作。
總之作為普外科醫生要達到最高境界應遵循“學――終生地去學,多方面地去學。干――作風踏實.深入其中。思――勤于思考,善于總結。進――謙虛謹慎,不斷進取。”的思想,這對于普外科醫生甚至所有醫生來說都是一生的挑戰。
3結語: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普外科醫生所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將會越來越大。但是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無論面對多大的挑戰,作為一名合格的普外科醫生都應直面挑戰,迎難而上。
參考文獻
[1]萬江華.靳風爍高學歷青年外科醫生臨床能力的培養[期刊論文]-現代醫藥衛生2008,24(9)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產學研聯合培養;醫院
[中圖分類號] R0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有十余年培養研究生的歷史。醫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等多部門聯合批準為首批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同時也為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1 健全研究生管理體制
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在權責明晰、制度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管理體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設和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院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不斷健全管理體制,保障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順利開展。醫院設立臨床教學指導委員會,對臨床教學發展、改革和管理進行咨詢指導、評議審議和監督檢查。在高等院校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下設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作為醫院學位工作的領導機構,開展醫院研究生學位評審工作。結合我院特色及國家、大學的研究生培養要求,醫院制訂了研究生管理規章制度和研究生培養規范。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醫學研究生培養通常采取校院二級管理模式。大學宏觀管理,下放權利,賦予醫院培養研究生的主要職責,使得醫院研究生培養的自相應加大。我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院內采取“三級管理,分工負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過醫院―教研室和科室―導師三個管理層面完成醫院的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醫院指定1名副院長負責領導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設科研教育中心,配備高學歷專職研究生管理人員,并成立20個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職研究生秘書,使研究生培養工作能夠規范、有序的開展。導師則從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學習、臨床能力培訓、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和指導。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醫院和大學正在建設校院研究生二級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平臺將有利于在管理人員、導師和研究生中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彼此溝通。
2 改善教學基礎設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物質保障,自我院被批準為“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來,政府、大學和醫院十分重視基地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環境,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環境,實行免費住宿和宿舍免費上網,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進入醫院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加強醫院圖書館建設,增加館藏書量,改善文獻檢索室和電子閱覽室環境,與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建立圖書資料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給每位導師配備教學專用筆記本電腦,以供研究生使用。在臨床科室設立示教室和多媒體會議室,為研究生教學實踐提供場地。購買臨床教學設備,建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臨床能力模擬考核基地,設立模擬病房和模擬門診,滿足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和考核的需要。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筑面積7860 m2,重新規劃改建后的臨床技能訓練室有15間,擁有體格檢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專業多技能模擬訓練模型,可同時接受120人培訓和考核。醫院還為研究生免費開放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各級實驗室和研究所的建設,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合作平臺,為研究生的科研訓練創造條件。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除靠硬件設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軟件。導師隊伍是切實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對于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2]。我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93人,他們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大學重視基地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基地導師遴選條件和管理辦法,在導師遴選中不但突出專業技術能力、教學經驗和學術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質。我院被批準為基地后,新增兼職博士生導師6名及兼職碩士生導師36名,其中65%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齡為41.8歲,45%的導師有博士學位,具有外校學緣的導師占39%,說明新增導師隊伍年齡、學歷和學緣結構較合理。導師的學術造詣、教學技巧、醫德醫風以及人格魅力對研究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3-4]。為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指導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大學和醫院定期舉辦導師培訓會。通過專題講座、座談交流等形式多樣的導師培訓會,使新增導師明確自身職責和研究生培養體系,使老導師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勢,轉變培養觀念,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醫院建立了以動態評估和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導師隊伍管理體制,對導師的學術貢獻和研究生培養業績做出及時、公正、合理的評價,獎懲分明,打破導師終身制,激發導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推動基地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此外,醫院還重視導師梯隊建設,在研究生培養中實行導師小組負責制和副導師制,將臨床能力強、有科研創新意識和帶教熱情的年輕教師吸納到導師小組和副導師中,通過協助指導研究生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成為導師遴選的后備庫,保證了醫院導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4 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
自2009年開始,以擴大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為標志,我國研究生教育開始進入結構調整與質量提升階段[5]。而且,全球醫學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統為中心,確立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要求[6]。為順應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使醫學生畢業后能很快勝任臨床醫生崗位的需要,醫院利用臨床資源優勢,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積極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培育社會需要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4.1 組織研究生崗前教育和專題教育
崗前教育是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內容包括醫院人文教育、規章制度和培養模式、醫德醫風教育、醫療安全和法律法規、醫院感染注意事項、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科研選題和設計、計算機信息技術、臨床實踐能力等,考核合格后進入臨床科室。入科教育由臨床科室組織,內容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科室概況、規章制度、職業道德及醫療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等。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進入角色,適應臨床學習和工作。
除集中的崗前教育外,醫院還為研究生舉辦各類專題教育講座。醫生面對的是社會人,不但要治療軀體病痛,而且要撫平心理疾患,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為其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加強了對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識的教育,定期開展醫患溝通技巧、心理知識、倫理知識、醫院文化等講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職業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4.2 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臨床能力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和基礎環節,其強弱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硬標準[7-8]。而且,臨床能力培養也能突出基地培養研究生的特色優勢。我院是原衛生部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培訓定點醫院,有開放床位2750張,設分院2所,社區門診部1個,年門診診療人數170萬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萬余人次,年手術7萬余例,病源充足,能為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提供豐富的資源。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包括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分為二級學科輪轉和專科臨床能力強化訓練兩個階段。近兩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臨床能力相對薄弱,教研室和導師針對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輪轉計劃,實行因材施教。醫院為確保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質量,每個臨床科室設研究生教學秘書負責其日常管理,由臨床業務能力強、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研究生帶教老師,使研究生在輪轉期間也有專人負責。科室帶教老師重視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輔導研究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閱片、檢查報告單分析、診療、病歷書寫,采用專業知識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手術操作演示等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充分、系統、規范的臨床綜合能力培訓,促使其把書本知識轉變成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醫院還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數量,使其能精學細學,不致成為科室的免費勞動力。臨床能力考核是檢驗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效果的關鍵,分為出科考核、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采取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與口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分別在醫院和大學的考核基地完成。為保證考核質量,醫院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和標準,將考核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的全過程,以此檢驗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師的帶教水平。醫院每年還組織研究生進行臨床能力專題培訓、參加臨床技能大賽,以此促進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和新疆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從今年開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這為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來高素質的臨床醫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也促使醫院不斷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4.3 重視研究生教學能力培養
教學能力培養對于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統完整的醫學知識體系,對提升臨床能力具有輔作用,對提高培養質量至關重要[9-10]。長期以來,醫院忽視了對醫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致使研究生畢業后不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不會進行臨床示教和講課。醫學是一門傳承并不斷創新的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只有具備良好教學能力的醫師才能使醫學教育得以延續。成為基地后,醫院重視了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方法使他們掌握醫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技能。醫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必須在聽課、集體備課、撰寫教案試講后進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本科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講授示教課程,進行教學查房,進而組織簡單的病例討論;也可以參與科室的小講課、通過講授臨床理論課程等形式完成。基地還采取觀摩教學、示范教學、教學比賽、教師聽課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另外,對研究生教學能力的考評也勢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結合臨床進行科學研究
高水平臨床醫師的培養,不僅包括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培養,還應該包括臨床研究能力的培養[11]。無論是科研思維的建立,還是創新思維的培養,都離不開一個有利于研究生學習和鍛煉的環境[12]。醫院著力構建以臨床應用研究為主、應用基礎研究為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速科研成果產出、轉化和應用。我院擁有1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國家及自治區級醫學中心、8個自治區級醫學研究所,這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13年我院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3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67篇,獲得科技進步獎12項。研究生創新主要體現在科學研究中,科研訓練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專業學位研究生也需要臨床研究訓練[13]。基地側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訓練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結合科室特色和優勢,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與臨床實踐脫節。課題來源廣泛,類型多樣,涉及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包括調查研究、經驗總結、隨訪研究、實驗研究等。經常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醫院的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訓練的同時,還要參加學術會議交流,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激發創新潛能。而且,我院還鼓勵研究生積極申報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和各級課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15]。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基地還經常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研講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題也進行開題、預答辯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過程監控。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成果的展現形式,所以,醫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完成。
綜上所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醫院的人才儲備能力和社會聲譽,促進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馬曉霞.校院二級管理制度下如何強化學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職能――建立校、院、系、導師四位一體的管理網絡[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78-279,146.
[2]胡偉力,陳怡婷,陳地龍.論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 11(1):18-20.
[3]王瑛,鄒小莉,李慧,等.臨床教學醫院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濤濤.論研究生導師隊伍發展模式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趙冬梅,趙黎明.依托行業優勢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研究生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陳琪,沈春明,陳地龍,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3, 42(13):1555-1556.
[8]滕懷金,郭建剛,王萍,等.醫院辦學模式下醫學研究生聯合培養點的建設與評估[J].中國醫院,2013,(2):71-72.
[9]李,謝煒.培養醫學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嘗試[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526-528.
[11]劉曉黎,王曉玉,王遠,等.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的途徑[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顧藝星,等.醫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科研思維及創新精神的培養[J].中國醫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銘,李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質量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鄒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養與教學醫院發展關系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2):284-286.
[15]盧弘.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職業素質培養[J].中國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編輯:蘇暢)
[基金項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院內科研項目(編號20130257)。
[作者簡介] 龍麗(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醫學教育與醫院管理。
本刊教學研究欄目介紹
探討醫藥院校的教學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經驗,主要包括醫學院校教育改革與現狀、教學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討、名校文化建設等內容,以及醫藥院校和醫療科研單位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在探索醫學學科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時也對國內外針對醫學、藥學院校的學生教育及廣大醫藥工作者的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須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達要規范準確,符合醫藥英文學術論文表達習慣。標引關鍵詞4~8個。參考文獻的引用數目應不低于13條,且近兩年的文獻應占30%以上。
來稿請寄:北京市朝陽區通惠家園惠潤園(壹線國際)5-3-601《中國醫藥導報》雜志社
郵政編碼:100025
電話:010-59679061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模式;三微;整合
1概述
資助信息:教育項目“互聯網+”下的三微平臺整合移動教學模式探討;基于ANDROID的智慧校園移動學習平臺構建研究2014-295。
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國的移動教育研究獲得了令人欣喜的結果,目前,微博、微信和微視是幾款新的移動終端的軟件,有著很多優點: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但微博作為一種‘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又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微信則因其‘點對點’的精準、互動的溝通方式成為唯一滲透所有人群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最便捷的社交利器;微視的出現相對前二者較晚但也是移動互聯時代不可小覷的力量。鑒于此,本文借助于目前發展成熟的微博、微信和微視軟件平臺,通過對三微平臺的整合,來共同促進移動教育的發展,力求解決移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基于三微平臺的改革模式
2.1改革內容
隨著互聯網、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三微平臺(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體快速發展,三微平臺對社會和公眾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成熟的三微平臺軟件便捷性、豐富性促進移動教育的發展,形成教育模式的創新,力求解決移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從而,為互聯網+時代,探索出一種新的適應新時代特點的教學模式。
2.2改革目標
在“互連網+”的時代,移動教育越來越被大家所關注,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三微平臺(微博、微信、微視)的發展,移動教育技術的實現和推廣已成為未來研究的中心,如圖1所示,因此,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2.2.1掌握移動教育存在的問題。通過全面分析國內外移動教育的發展情況及時代因素,指出我國移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2.2構建三微平臺(微博、微信、微視)在移動教育中的應用模式,并且根據三微平臺各自軟件本身的使用特性以及優勢,試圖將其應用于移動教育,以求解決移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將構建出三微平臺應用于移動教育的教育模式。
2.2.3提出三微平臺應用于移動教育的實施條件,三微平臺的軟件起初被開發出來是三款娛樂軟件,現在要將其應用于移動教育中,要讓三微平臺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起到媒介的作用,所以應該具備一定的實施條件才可以用于教育中。
2.2.4通過實驗驗證本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在項目中,將構建出一個基于三微平臺的傳播模式圖,并且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驗證這個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沒有可行性就沒有利用價值。除此之外,還通過簡單的數據對比證實了該模式的效果。
2.2.5通過三微平臺應用于移動教育的注意事項,通過實驗完成,并且采用和教師及學生溝通的方式獲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最后整理出三微平臺應用于移動教育中的注意事項。
3基于三微平臺的實施方案
傳統的授課模式幫助學生建立面對面的學習模式,卻忽略了網絡學習的模式,和學生對細節問題的不解而造成的注意力分散,而基于三微平臺的理念,這種學習方式正彌補了這一缺憾:
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三微課程平臺,于授課前課程資源,鼓勵學生進行預習并記錄或反饋各種疑問,教師可以在課上集中解決典型問題,變“盲目性”授課為“針對性”教學,課后也可練習或反饋信息,督促學生鞏固和加深,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另一方面,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后,可以通過三微平臺隨時選擇學習其中的內容,并對難以理解的內容反復學習,在課堂上重點傾聽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并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交流。
最后,采用文獻分析法、設計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完成三微平臺的整體構建。
總之,三微平臺(微博、微信、微視)應用于移動教育中是借助于移動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實現的,學習者不必再像傳統遠程教育中那樣受制于臺式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的限制。學習者可以根據不同目的的學習,整個教學活動也都是移動的,在這種情況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的移動教育。
參考文獻:
[1]王佑鎂、王娟.近二十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現狀與未來趨勢――基于中西方對比的研究綜述.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39-45.
[2]楊方琦、楊改學.近十年我國移動學習學術期刊論文的內容分析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6):39-45.
[3]胡立攀、李新成、唐國菊等.國內移動學習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6):616-619.
[4]王軍、王琴.移動學習在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8):94-97.
[5]李冬.微信的特點和應用趨勢[J].科技傳播,2013(22):46-58.
作者簡介:
關鍵詞 動物組織學;PBL;教學實踐;積極意義;具體措施;科學精神
中圖分類號 S852.16;G6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0-0323-02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PBL Teaching Practice of Animal Histology
YIN Jun CHEN Bing SUN J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s of PBL teaching practice were expounded,the quality teachers must have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animal histology PBL teaching practice were analyzed,an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cientific spirit in PBL teaching were stress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nimal histology PBL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animal histology;problem-based learning;teaching practice;positive significance;specific measures;scientific spirit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不斷涌現的教學改革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為培植現代教育理念提供了豐富的土壤,而且還切實有效地激發了師生的創新潛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正以它獨特的優勢走進中國課堂,成為高校教學改革中的又一朵亮麗的花朵。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啟發討論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習主動性,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潛能[1]。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自我完善,PBL教學法已成為一種國際推崇的教學方法,并逐漸被我國高校接受并采納,成為教學改革的新趨勢[2]。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填鴨式的教;學生的學也不是知識單向接受式的學。PBL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基礎知識,更能夠學習運用基礎知識去探索未知領域。
動物組織學是獸醫專業必修課,在知識構架中擔負從機體宏觀結構到微觀結構,從結構形態到結構功能,從正常結構到病變結構的橋梁作用,是培養創新型獸醫人才的重要基石。筆者結合多年從事動物組織學教學的體會,就該課程PBL教學實踐對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方面進行探討。
1 開展PBL教學實踐的積極意義
大學生思維活躍,富有靈感和創新熱情,但缺少創新的思維方式、必要的創新技能和明確的創新目標,因此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不變的主題。高校圍繞該主題倡導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其中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來激發學生思考、討論并解決問題,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伴隨著綜合能力的提高,如分析討論問題,主動汲取知識的能力;勇于交流溝通,樂于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機會發現新問題,并思考和解決新問題,在將學習推入良性循環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 開展PBL教學實踐教師須具備的素質
結合“動物組織學”課程特點,開展PBL教學實踐,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創新素質。
2.1 具有接受教育新理念,踐行教學新方法的壓力和動力
多年來分科目、分階段“傳道、授業”的教學模式,條塊化的知識結構,很難建立起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有義務改變教學理念,主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提升教學效果。動物組織學是基礎而又經典的學科,有著成熟的知識體系、豐富的教學積累和相對滿意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學實踐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國家和學校大力倡導PBL教學改革的今天,任課教師應化壓力為動力,尋求恰當的切入點,將PBL教學的優勢和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起來,漸進地嘗試教學改革,同時必須夯實教學基本功,保證對良好教學效果的掌控力。
2.2 具有提高專業素養,開展科學研究的自覺性
開展PBL教學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動物組織學知識構架完整,內容經典豐富,教師授課感覺駕輕就熟,教學體驗良好。但是如果多年僅專注一門課程,不關心相關學科的新發展,則極易滑向坐井觀天、固步自封的險境,久而久之,任課教師知識老化,思維僵化,無法勝任教學改革,無法保證PBL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作為PBL教學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必須勇于接受新挑戰,注重知識積淀,提高專業素養;同時,教師必須廣聞博覽,貫通各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科學整合教學大綱,拓寬專業視野。有了一定的專業高度和廣度,教師才能找準開展PBL教學的角度,確保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貫性。此外,開展PBL教學對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是展現科學研究的平臺,而科學研究是創新思維的載體和實踐,科研成果可以豐富和提升教學內容,教學實踐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教學與科研,最終都將統一于師生素質的提高,統一于教學水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任何課程的任何老師都應知難而上開展科研,完全脫離科研的教學改革最終只會淪為一紙空談。
3 開展PBL教學的具體措施
PBL教學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地提出科學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解決問題,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和創新精神。由于課程特點的差異,不同課程間的PBL教學設計各具特色,雖可相互借鑒,但無定法可尋。筆者結合動物組織學課程特點探索有效的PBL教學措施,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3.1 集思廣益,精心組織和撰寫具有創新性的教案
PBL教學法自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以來,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完善,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比較主流的一種教學方法[3]。由于教育體制、教學傳統、教學資源和課程性質存在差異,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科學的方法是應該是有選擇地借鑒,有條件地參考。動物組織學是開設于本科一年級的專業基礎課,一年級新生專業知識儲備少,只學習了生物學和解剖學等少量課程,因此學生很難理解和討論略有難度的專業問題,這使得本課程的PBL教學開展十分受限。但是,PBL教學的諸多優勢提醒我們不可一葉障目,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做的是群策群力,因勢利導,思考并嘗試將PBL教學理念穿插并糅合到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它的“正能量”。無論何種教學模式,教案的準備和撰寫舉足輕重。本教研室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觀摩相關課程PBL教學,并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決定可以進行PBL教學的章節,依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化并細化PBL教學措施,幾易其稿,最終形成切實可行的新教案,主要包括提出問題,準備問題,討論問題,小組展示和總結討論5個階段[4]。
3.2 學習和采用新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手段
PBL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對問題的討論是該教學方法的重要環節,掌控討論節奏是教師需要學習的新技巧。筆者認為,教師應“努力”不介入學生的討論,避免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交流方式,把討論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回歸主題;當學生討論內容片面化,出現冷場,乃至陷入僵局時,教師有責任打破僵局,活躍氣氛,保證討論環節的順利進行;當學生有不當表述卻無人提出異議的時候,教師應立即給予糾正,避免錯誤概念的形成。PBL教學改革是一個立體的系統工程,筆者認為,除了問題提出這一環節需教師主導外,其他部分教師應盡力“懶”起來,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議,提供合適的平臺和條件,在可控的范圍內讓學生自己摸爬滾打,應當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一是充分提供網絡資源,使學生查閱資料時有的放矢,效率更高。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展示了本課程和相關課程的中、英文課件近10余套,電子書10余部,還有及時更新的期刊論文以及大量學術網站友好鏈接。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學生有機會了解更多專業新動向,吸收更多新知識,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二是要求學生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討論結果,促使學生掌握實用新技術。“動物組織學”是研究動物體微細結構的科學,多媒體能展示大量的圖片和動畫,生動顯示組織器官的微細結構和結構的形成過程。要求學生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討論結果,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技巧,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可充分展示學生所收集的圖片和動畫素材,圖文并茂,方便學生闡明討論結果,獲得良好的講課體驗。而學生這種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新領域,獲得新知識并展示新自我的成功體驗定會激發學生求新、創新的新熱情。三是合理引入雙語教學,扎實學生英文文獻閱讀基本功。歐美等地區目前仍處于科技創新的前沿,許多新的研究進展都來自英文讀物,因此創新人才離不開扎實的英語基本功。用英文開展PBL教學不現實,也不必要。筆者堅持在PBL教學的總結環節用英文概括章節內容,并反復強化英文專業詞匯及其定義。經過準備問題、討論問題、小組展示等諸多環節,學生對本章節主要內容已經比較熟悉,這種似曾相識之感將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英文專業詞匯及其定義。
4 科學精神在PBL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科學精神包括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實證傳統以及理性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它在人類尋求真理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并不斷豐富、傳播與升華,構成了培養創新精神的持久動力和堅實基礎[5]。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講授為主,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以記憶代替思考,忽略了感知和揭示真理的實證過程,更缺少求知過程中所必須的理性懷疑和批判精神,因此缺乏科學性已成為傳統教學模式屢被詬病的主要原因。PBL教學以問題為導向,以解答問題為驅動力,學生被置于混亂無序的情境中,必須直面不良情境,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并最終尋求問題的答案。PBL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缺乏科學性的弊端,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與研究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寓培養創新意識于日常教學之中,是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備課時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出題時講究新思路,討論時發表新觀點,以身作則,努力樹立創新形象,感染并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開展PBL教學,要求具有科學精神的學生,師生團結協作,共同營造有條不紊、嚴謹求實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必然會逐漸養成勤奮好學、踏實求真的學習習慣,必然會扎實掌握動物組織學的相關基礎知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夯實基礎,創造條件[6]。
5 結語
高等教育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專門人才為最終目標,就該目標進行的教學改革是形式多樣、層出不窮的。實踐證明,將PBL教學理論與動物組織學課程特點相結合,能夠喚醒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創新精神。
6 參考文獻
[1] 劉忠秀.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
[2] 李澤生,冼利青.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復旦教育論壇,2003,1(3):85-88.
[3] SEHNEIDER S,BAZARIAN J,S PILLANE L,et al.Edueatlonal Preseri-pitons: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ead Emerg Med,2002,9(10):105-131.
[4] 吳應鋒.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國外醫學:學醫學教育分冊,1995,16(3):1-4.
[關鍵詞] 臨床藥師;醫療質量;查房;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9-156-03
為了使用基層醫院臨床醫藥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基層醫院逐步開設了臨床藥師這一職位,并要求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時候要有臨床藥師參與其中,其中臨床藥師主要負責檢查臨床用藥是否合理、用藥后不良反應的檢測報告、藥品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國基層醫院的臨床藥師的自身專業素質與地位都有顯著的提高,文章歸納了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時候要有臨床藥師參與其中的經驗,其方法如下。
1 臨床藥師在基層醫院中的作用得到凸顯
我國藥品衛生部、中藥管理局聯合頒布了《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暫行規定》,其規定中明確提出各級醫療機構要逐步開設臨床藥師職位。我基層醫院開設臨床藥學已經有10余年時間,前后開設了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藥物治療監測、臨床藥師、藥品經濟學研究等工作,向醫生提供合理建議,幫助其解決藥物治療出現的問題。然而,從整體上來看,臨床藥師工作的難度系數比較大,產生這些困難的主要原因有:(1)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臨床醫生從始至終起主要指引作用,但是藥師的職責主要是確保藥品的充足,根據醫生的處方抓藥,對于用何種藥以及用藥的劑量沒有決定權,更不能參加臨床病例研究;(2)臨床藥師在查看患者病歷時,一些醫生認為是在給他們找問題,一些醫生則認為臨床藥師收集病歷是為了當做論文案例,所以不想配合;(3)最關鍵的一點是,臨床藥師對藥品的檢測結果不能用適合的途徑展現出來,至多將檢測資料整理成文章在期刊論文上發表,不能使臨床藥師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通過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以行政手段對臨床藥師的重要地位進行強調,使臨床藥師的地位受到重視,將檢查的結果進行統一歸納,及時和有關方面的醫療機構的領導和醫護人員溝通,將臨床藥師的想法正確表述出來。因為臨床藥師提出的問題有說服力、表達準確,讓人容易理解,臨床藥品使用不合理的問題將高效、快速的得到解決。
2 將臨床用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處,提高臨床藥師合理使用藥品的意識
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發現,在多數情況下,醫生都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選擇藥物,用藥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均正確,同時還可以按照患者病情的不斷變化及時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一些抗生類藥物的使用,選擇正確,抗生類藥物的使用時間也正確,還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不斷變化及時停止用藥;在患者的病理記錄表中明確寫出藥品選用的依據,并且認真、細致的說明更換藥品的原因。針對中老年患者以及腎臟功能不健全的病患,在藥品的選用過程中要小心、謹慎,盡量減少對腎臟功能的進一步破壞。對于要求要求檢驗血液濃度的藥品可以做到檢測及時,同時按照檢測結果對臨床用藥計劃進行調整,減少出現藥品用藥不足、用藥過量或中毒等狀況的發生。
然而也出現一些普遍現象,如抗菌類藥物在使用時不合理,包含選擇、使用抗菌類藥物的方法;倘若將頭孢噻肪鈉這類短時間見效的β-內酰胺型藥品1 d的藥品用量一次性進行靜脈注射,或是不遵照醫囑上面的內容,實際操作中將每天抗菌類藥物在中午12點以前全部注射完成。經過了解,出現以上狀況主要是因為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導致的,病人不同意每天進行2次靜脈注射。例如,一位75歲的老年患者,住院診斷后發現左眼角膜移植后眼角膜出現潰爛,通過檢測發現眼角膜前部積滿膿液,醫生開了一瓶氧氟沙星眼藥水等眼部藥品和一些潑尼松抗排異;并且,靜脈注射3 g頭孢噻肪鈉,連續使用30 d。這類患者使用的抗生類藥品時間太長,使用方法不正確,沒有按照藥物試敏實驗結果對藥品進行調整。到2010年為止,由臨床藥師上報的不良藥物反應例數共24例,到2011年上升為32例。
一些患者經常使用廣譜抗菌類藥物,引起真菌感染。例如一位患有右肺癌同時出現腦轉移、糖尿病等并發癥的患者,住院檢測后對血細胞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都有所提高,先后注射頭孢噻肪鈉等抗感染類藥物,一直使用18 d后患者肺部出現真菌感染,從患者的痰液培養皿中發現有真菌生長,通過使用抗真菌類藥物進行質量后患者病情的到治愈。
不重視藥品之間互相作用的問題也經常遇到。例如一位老年病患,住院后檢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已經出現感染,并伴有肺心病、高血壓、鼻炎。白內障等病發癥。住院檢查腎功能時發現,血清肌酐169 μmol/L(正常值的范圍是:0~159 μmol/L),尿素氮值為:13.9 mmol/L(正常值的范圍是:2.3~8.2 mmol/L)。醫生先后給患者開了100 g的口服氨茶堿片;0.125 mg的口服地高辛片,同時給患者開了一些雅施達、氫氧噻嗪等降壓利尿的藥品,以及頭孢噻肪鈉、洛美沙星德國抗菌類藥物。患者每天服用的藥品多達16余種,極大可能會發生潛在的藥物相互使用不良作用,極易發生用藥不良現象。地高辛片主要以腎臟排泄為原型,極易發生藥物不良現象,使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極易發生積蓄,這位病患在治療時,沒有對地高辛片、茶堿的血液濃度進行及時檢查。有些患者的還將氨茶堿和紅霉素一起服用,并且沒有對茶堿的血藥濃度進行檢查,這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茶堿血藥濃度有所提高,進而引發茶堿中毒。
一些藥品存在不同廠家、不同批號、相同規格的同一種藥物混放,藥品混放極易出現過期等現象。救護車上的小針劑一共有3個批號,但是最多可以放置的藥品只呢呢夠放兩個批號;一些藥品在保存時需要放在通風、避光處,例如去甲腎上腺素等藥品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存放。
臨床藥師通過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將藥品出現的問題及時和臨床醫生進行有效共同,并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同,臨床醫生認為藥師提出的問題很充分,多數醫生會虛心采納。長此以往,合理使用藥品的能力獲得有效提高。如將原來短時間見效的β-內酰胺型藥品1 d的藥品用量1次改為tid靜脈注射;很多臨床醫生管理藥品的水平獲得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在調配抗腫瘤性等毒素較大的藥品時必須佩戴手套,注意保護自身;對于那些需要檢測血藥濃度的藥物及時進行檢測,可以盡量避免用藥使用量不足以及出現用藥中毒的現象。同時,在臨床藥師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臨床藥師針對藥品的使用問題和患者及時溝通,對于病患提出的問題及時、詳細的解決,延伸了藥品服務項目。
3 監督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避免出現漏報現象
現階段,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方式還處在自愿填寫階段,大多數臨床醫生對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不夠積極,出現不愿報告的現象,所以開展這項工作具有一定難度。臨床藥師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我們要積極向醫生宣傳開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重要意義、措施,對一些模糊性概念做澄清。例如,一些臨床醫生認為服用抗腫瘤性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屬于正常反應而不屬于不良反應,一些醫生吧藥品的不良反應單純的理解為過敏反應,一些醫生不知道怎樣辨別藥物的生產時間進而不能立即上報等問題。通過宣傳開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填寫重要意義,讓醫生了解其重要性,使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率和有效率得到提高。
4 提高了臨床藥師的自身素質
臨床藥師參與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很多藥品都是藥師熟悉的用藥。然而,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的活動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如對新上市的藥品不太熟悉,同一性質的藥物在不同的廠家中有不同的名稱,或是對于一些不良反應是通過哪些藥物引起的不甚了解。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通過翻閱有關資料,從而掌握了藥品的相關知識,使臨床藥師的自身素質獲得提高。并且,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臨床藥師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參與到醫療活動中去,展現了臨床藥師存在的價值。
5 結果及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臨床藥物極易產生一些不合理用藥,需要臨床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臨床藥師在參與查房藥學監護時,對產生的問題做到及時干預,使藥物得到合理使用,從而使病患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在對病房進行醫療質量檢查時,通過一些有益嘗試,對日后有效發展臨床藥師參加醫療質量查房、合理用藥、對藥品不良反應加強監測以及管理藥品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熊磊,李罄,辛華雯,等.臨床藥師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醫藥導報,2011,18(6):126-128.
[2] 陳從新,郭順明,劉波.糖皮質激素阻斷慢性乙型肝炎衰竭發生的臨床對照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上半刊),2003,6(1):297-299.
[3] 林雯雯,高永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類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15(1):824-826.
[4] 徐國華,李慶,李良露,等.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醫藥科技報,2011,8(21):351-354.
[5] 王茂義,單媛媛,董亞琳,等.臨床藥師查房、會診工作新思路[J].中國藥師,2011,14(9):214-217.
[6] 張春,張健.139份兒童腎臟內科臨床藥師查房用藥建議構成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4):166-169.
[7] 王春梅,褚燕琦,賈建國,等.從醫師角度探討臨床藥師的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