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yè)投資風險指標
時間:2023-09-18 17:0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yè)投資風險指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科技型中小企業(yè)是我國科技進步最主要的市場經濟主體,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源頭和技術成果轉化的直接載體,也是科技型大中企業(yè)或企業(yè)集團的“孵化器”。在生產諸要素中,技術和人才資源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成長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相比其他類型的企業(yè),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持久競爭優(yōu)勢更依賴于企業(yè)人力資本的積累與質量提升。眾多國內外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可以直接起到提高生產率和節(jié)約率,減少廢品率和人員流失率的作用[1]。然而,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狀況并不理想。在本研究調查的96家北京地區(qū)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中,25%的企業(yè)人均年培訓費用在0~25元之間,80%的企業(yè)人均年培訓時間在0~2天之間,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明顯不足。這不僅不利于企業(yè)人力資本的積累,更惡化了原本就較高的人才流動率,并容易形成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huán)。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科技型中小企業(yè)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受到資金的限制,導致他們更愿意將資金用于物質資本的投資,認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期長,不如物質資本投資的收益穩(wěn)定和見效快。第二,更為主要的原因是,企業(yè)認為,相比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具有較高風險,尤其是人才流失風險讓很多企業(yè)不愿意開展員工培訓。事實上,人力資本投資作為投資的一種類型,必然具備一定風險,但只要能夠客觀地認識與評價風險,就能夠有效地限制和規(guī)避風險。為此,目前需要建立客觀、合理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其對于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狀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內外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非常少,絕大多數是針對普通中小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具體包括兩個方面:(1)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來源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研究。學者們的研究視角不同,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來源與評價體系構成的認識也就存在差異。舒爾茨從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來源進行了初步分析;貝克爾對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3種來源進行了探討;Levhari等[2]把不確定性納入到人力資本投資理論分析中,實現了不確定性的內生化;劉茂福[3]把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分為人為風險和非人為風險;劉家國[4]認為風險有投資對象選擇不當風險、制度性風險、環(huán)境變更風險、投資對象在受雇期間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風險、企業(yè)文化建設與員工認知不協調風險、人才流失風險等;王愛華[5]認為,人力資本投資面臨著環(huán)境風險和管理風險;胡波[6]認為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主要包括發(fā)展、效益、匹配和4個方面;路競競[7]從成本風險、收益風險、綜合風險3個方面反映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張明[8]通過研究假設和實證驗證,對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識別出系統風險、匹配風險、決策風險、風險、流失風險、貶值風險和使用風險等7類風險。(2)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風險評價指標的確定與風險評價,其中核心問題是指標體系構建方法與評價方法的選擇。朱玉清[9]用人力資本投資的期望損失值即投資的機會成本來衡量風險的大小;張曉青[10]在建立一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評估指標層次結構圖的基礎上,提出了評估單個人力資本投資方案絕對風險大小的絕對風險評估方法和比較多個人力資本投資方案相對風險大小的評估方法;李慧[11]提出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測評的專家評價法和馬爾可夫法;楊婭芳[12]構建了基于戰(zhàn)略的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采用蜘蛛圖法對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進行評價;王愛華[13]建立了一套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并用模糊綜合評估法對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進行評估;孟衛(wèi)東等[14]、李春玲等[15]采用灰色評價方法建立測評矩陣,建立了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模糊方法進行綜合評價;路競競[7]運用蒙特卡洛評價法分析了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張明[8]則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估了風險水平。文獻綜述顯示,國內外關于一般企業(yè)以及中小企業(yè)的相關研究較多,對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構成、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及風險評估的方法進行了廣泛地探討,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成果。但現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進一步深入探索的空間和必要性:一是學者們對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來源與構成的研究,雖然關注了來自企業(yè)外部的風險以及來自企業(yè)投資管理方面的風險,但是這些相關研究有的對風險的劃分比較簡單、明了,但不利于量化評價;有的則對內部管理風險的評價不夠全面;有的指標定義得有些寬泛,不易操作。對于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來說,企業(yè)內部投資管理風險是最主要的,在分析風險來源和設計風險評價指標時應該優(yōu)先選擇反映企業(yè)投資管理方面的風險,并盡量將指標細化和具體化,以提高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二是已有很多研究在確定風險的具體評價指標時選擇的是通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與財務方面的實際數據計算出的實際指標,如投資對象選擇風險是用企業(yè)的“錄用比”、“招聘完成數”、“招聘引進員工勝任度”等來衡量,考核管理風險是用企業(yè)的“出勤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來體現,雖然這種方法易于操作,但由于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多數不會較快呈現出來,直接利用調查當年的數據會降低風險評估的準確性,且有些客觀指標并不能直接反映投資的效果與風險。相比較,投資決策實施一段時間后的主觀評價應該更能夠直接反映投資決策的效果與風險水平。三是關于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極少。雖然不同類型企業(yè)在人力資本投資及其風險方面有很多共性,但由于不同類型企業(yè)的特點與人力資源管理狀況的差異,導致不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來源對風險形成的影響程度是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指標,由于其對不同類型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作用程度不同,其權重也應該是不同的。針對不同類型企業(yè),對其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指標確定相適應的權重是很必要的,這將有利于特定類型的企業(yè)在投資實踐中判斷風險因素的主次,并抓住主要的風險因素進行管理與規(guī)避。有鑒于此,本文以北京地區(qū)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為研究對象,針對這類企業(yè)的特點,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以企業(yè)內部管理風險為主,通過理論分析建立理論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框架,以企業(yè)管理者對人力資本投資決策及其結果的主觀評價為依據,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探索并驗證適合該類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以有效服務于企業(yè)的風險評估,并最終有助于改善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狀況。
2理論框架
借鑒目前已有的國內外重要相關研究成果,本研究將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界定為:企業(yè)通過在職培訓、“干中學”、健康保健、遷移等投資形式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過程中或結束后,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yè)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fā)生的負偏差,進而使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蒙受損失的可能性[8]。根據人力資本投資及其風險的相關理論,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特點,可以從風險來源的角度來構建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理論框架。
2.1外源風險
外部環(huán)境的突變或者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認識不足都將會導致人力資本投資結果與預期目標不一致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企業(yè)要面對的外部環(huán)境有很多種,包括宏觀政治、經濟形勢、法律法規(guī)政策、產業(yè)結構調整、市場變化、科技進步、行業(yè)前景、突發(fā)性災難和事故以及疾病、戰(zhàn)爭等。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來說,擁有先進的技術以及掌握先進技術和具備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其保持生命力的源泉。相對于科技的快速更新與發(fā)展、市場的變動和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等,人力資本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使得人力資本貶值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進而威脅到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因此,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必須考慮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其中貶值風險應該是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時面對的最主要的外部風險。
2.2內源風險
眾所周知,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內源風險主要是指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本身所產生的風險。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在職培訓、“干中學”、遷移、健康保健等投資形式,不同投資形式下的風險也不完全相同。2.2.1培訓投資階段風險培訓過程可分為培訓實施前、實施中和實施后3個階段,每個階段如果管理不當,就會產生相應的風險。培訓實施前的風險有:(1)錯誤的培訓理念所帶來的風險。培訓理念錯誤可能導致過度重視培訓或輕視培訓或超前培訓或培訓滯后等,從而加大培訓的風險。(2)培訓對象選擇不當產生的風險。如對象經過培訓后不能掌握培訓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培訓后雖然掌握了知識與技能,但不愿意將所學技術應用到工作中,消極怠工;或者培訓后培訓對象跳槽到其他競爭對手那里,導致人才流失等風險。(3)培訓內容選擇不當的風險。錯誤的或者不適合的培訓內容可能會使得培訓的知識、技能無法應用到工作中,浪費了培訓的資金、時間、精力。培訓實施中的風險有:(1)培訓方法選擇不當產生的風險。培訓方法選擇不當將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2)風險。一方面是培訓師的選擇不當影響培訓效果;另一方面,企業(yè)培訓激勵不足會出現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不力、組織者流于形式、培訓者有所保留、受訓者消極怠工等形式的道德風險。(3)匹配風險。在培訓實施中,若培訓內容與所需內容不匹配、培訓者與受訓者不匹配、培訓方法與受訓者不匹配,都會使培訓效果受損。培訓實施后的風險有:(1)風險。培訓實施后,員工會要挾企業(yè)增加其工資率或其他方面的福利待遇等,如果員工沒有達到預期會選擇消極怠工甚至離職,直接導致培訓成本的浪費。(2)流失風險。員工受訓后由于身體健康原因,或者因得不到預期的待遇提升,或者在其他競爭對手那里找到了更好的職位等而離職,都可能導致技術泄密、客戶流失,并引發(fā)其他員工跟隨離職的風險。(3)專業(yè)技術保密難度增大的風險。通過培訓,員工掌握了企業(yè)的管理經驗和專有技術后,存在因個人利益而出賣企業(yè)機密的風險。(4)匹配風險。培訓后可能會出現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所學內容與工作需求之間、員工所學與現有的工作條件之間不匹配的風險。(5)培訓成果轉化風險。員工培訓后無法將所學轉化為勞動生產力,造成學用脫節(jié)的現象,從而導致收益受損。培訓是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最主要方式,特別是一些科技型企業(yè)重點對管理者開展高層次的培訓,其培訓費用構成了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最主要成本,一旦發(fā)生風險,對企業(yè)的損失是很大的。2.2.2“干中學”方式的風險“干中學”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1)道德風險。員工利用工作時間學習,有可能并沒有努力學習,也有可能學習了一些與工作無關的知識與技能,或者沒有將已掌握的技能用于工作,導致培訓損失。(2)流失風險。員工在崗學習到知識與技能后離職所產生的風險。科技型中小企業(yè)更愿意員工以“干中學”的方式來學習知識和技能,可以節(jié)省成本,但員工通過“干中學”更容易接觸到企業(yè)的核心信息與技術,一旦員工離職,就會引發(fā)人才流失、信息與技術的泄露等一連串的風險,其中信息與技術泄露會給科技型中小企業(yè)帶來致命打擊。2.2.3員工遷移投資的風險員工遷移一般包括員工遷入、遷出、上行遷移、下行遷移和平行遷移等幾種形式,其投資風險可歸納為:(1)道德風險。一是招聘人員不負責任或者失誤,或者應聘者故意隱瞞真實信息而導致人才引進失誤,并影響了現有員工的工作熱情所產生的風險。二是管理者因個人因素而作出錯誤的辭退員工的決策所產生的人才流失、信息與技術外泄等風險。三是員工被遷移到低級崗位后消極怠工所產生的風險。(2)匹配風險。包括:企業(yè)招聘的人員不適應崗位需求、升職員工或橫向崗位遷移員工不能勝任新崗位所產生的風險。(3)違約風險。主要是指新招聘員工可能選擇離職,撕毀契約所產生的風險。(4)成本沉沒風險。辭退尚能給企業(yè)帶來收益的員工,并且員工先前培訓、安置等費用尚未收回,將會遭受損失,同時也增加了重新安置新人的成本[8]。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員工的流動率偏高,尤其是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主動離職率相比其他類型企業(yè)要高,員工遷入、遷出比較頻繁,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由于員工遷移而發(fā)生風險的可能性也較大。2.2.4健康投資風險健康投資行為的風險主要在于當對員工進行健康投資后,一旦員工出現生命意外、離職等情況,健康投資的成本就成為一種沉沒成本。其主要涉及:(1)人才流失風險,包括生命意外和離職,這與之前所述相同。(2)激勵不當風險。健康投資作為一種保健因素,常常被員工所忽視,但若投資激勵不當,就容易引發(fā)員工的不滿而產生各種風險。(3)投資不當。健康投資不足會降低人力資本存量,而投資過度則單位投資所產生增量的收益就有可能負增長,從而產生風險。(4)投資方式選擇不當。健康投資的方式如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心理咨詢等應根據員工的實際需要來定,脫離實際需要的投資不但會增加企業(yè)的投資成本,還有可能產生負面的效果。上述重要相關理論框架和研究體系的探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調研問卷的設計奠定了合理、堅實的基礎,也確保了后續(xù)實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調查問卷設計與數據采集
3.1調查問卷設計
本研究使用的正式調研問卷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基本情況調研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量表兩個部分。首先,企業(yè)基本情況調研方面,主要涉及到企業(yè)的性質、年限、規(guī)模、研究領域及發(fā)展階段等。其次,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量表的設計方面,根據前文所建立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理論框架和研究體系,對所分析的類似因素進行整合,最終得到包含31個因素的風險評價量表,并就所設計量表征求了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20位企業(yè)高管的意見,除了進行量表因素描述方面的修改外,31個因素都被保留并確定了最終評價量表,其中:30個因素用來衡量企業(yè)內部管理風險(見表1),1個因素用來衡量企業(yè)外部風險,即貶值風險。根據這31個因素,通過企業(yè)調查與訪談,構建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體系。量表采用了Likert5點量表測試方法作答,答案的贊同程度排序為:①<②<③<④<⑤,其中“①”表示項目涉及現象“完全符合”,“⑤”表示該項目中的描述的現象“完全不符合”,由被調查者對每個問題進行①~⑤不同程度選擇。
3.2調研數據采集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研主要由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主管、其他職能和業(yè)務部門的負責人進行填寫,同時對上述主體進行實地訪談以確保調研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次調研對象主要是北京地區(qū)96家科技型企業(yè),調研過程采用問卷發(fā)放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調查問卷共發(fā)出200份,有效回收164份,有效回收率為82%。本次調研行業(yè)范圍較廣,涉及軟件和電子信息行業(yè)、環(huán)保行業(yè)、新材料生產行業(yè)、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生物醫(yī)藥行業(yè)、通訊設備制造業(yè)、金融服務行業(yè)、高端裝備制造業(yè)等,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調查的有效性;企業(yè)規(guī)模調研方面,中型企業(yè)40家,小型企業(yè)52家,微型企業(yè)4家;調研對象包括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人力資源經理、職能部門經理及一線員工等,其中男性占調研對象的91%,女性占9%;企業(yè)所有制結構調研方面,民營企業(yè)占調研對象的42%,合資企業(yè)占38%,獨資企業(yè)占10%,國有企業(yè)占6%,其他類型占4%;企業(yè)年限調研方面,3~5年的占調研總數的55%,1~3年的占27%,6~10年的占11%,其他年限占7%等。
4研究方法與實證結果
4.1科技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
4.1.1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SPSS21.0軟件,對164份有效問卷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析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的構成情況。4.1.2實證結果本研究對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量表進行了信度與效度檢驗,Cronbach'sAlpha值為0.927,KMO值為0.862,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統計量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來源于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其中外部風險主要以貶值風險來進行衡量,而內部風險來源涉及的因素較多,因此這里只對30個內部風險因素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以默認特征根大于1為標準來提取有效因子,共得到5個因子(見表1),5個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68.10%。通過對上述因子分析結果的深入研究,并結合科技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內部風險的實際情況,得出了科技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內部風險由以下因子構成的研究結論,具體包括:因子1:涉及了“培訓內容選擇不當”、“選擇了錯誤的培訓對象”、“培訓方法選擇不當”、“培訓師選擇不當”、“人力資本投資觀念錯誤”、“企業(yè)對員工培訓的約束制度不健全”、“企業(yè)對員工培訓效果測度的有效性低”、“企業(yè)對員工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沒有針對性”等8個方面的調研項目,主要是從科技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決策角度出發(fā),由于投資對象、內容、方法、執(zhí)行者等的選擇,以及培訓評估與約束方面制度的不健全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因此命名為“決策風險”。因子2:涉及了“薪酬福利水平與國內同行相比不合理”、“公司內薪酬福利待遇不公平”、“員工職位或等級晉升不合理”、“員工職位或等級晉升不公平”、“員工對工作環(huán)境滿意度低”等5個方面的調研項目,主要是指公司在員工薪酬福利安排、職位或等級晉升制度、工作環(huán)境等方面的缺陷導致的人力資本流失或工作效率低下等風險,因此命名為“激勵政策風險”。因子3:涉及了“受訓人員掌握了技能與知識,但由于激勵不足等,在工作中有所保留”、“人力資本增加后,員工要挾企業(yè)進行加薪或晉升”、“應聘者的隱藏或夸大信息導致招聘失誤”、“員工由于各種原因消極怠工”、“人力資本組織者和實施者的道德風險”等5個方面的調研項目,主要是指員工被聘用、培訓或提升后在工作中保留知識、要挾加薪或晉升、隱藏真實信息、消極怠工,以及其他道德問題所產生的風險,因此將其命名為“風險”。因子4:涉及了“投資后,員工因個人身體狀況原因不能為企業(yè)繼續(xù)服務”、“投資后員工離職”、“員工流失后,企業(yè)保密難度增大”、“流失的員工掌握了企業(yè)的核心技術或關鍵客戶”、“一個員工離職而出現的其他員工跟著離職的現象”等5個方面的調研項目,主要體現出公司招聘、培訓或提升員工后,員工由于健康原因退出勞動或其他原因導致員工流失所產生的風險,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關鍵技術保密困難、關鍵技術或客戶的流失、其他員工的跟隨流失等風險,因此將其命名為“流失風險”。因子5:涉及了“招聘、培訓或提升后的員工不能與其他員工合作”、“招聘、培訓或提升后缺乏設備等使用知識或技能”、“招聘、培訓或提升后崗位與人力資本投入不匹配”、“培訓成果無法轉換為生產力”、“培訓過程中培訓師、培訓內容與培訓需求不符”、“培訓、健康投資等被當成一種保健因素,無激勵作用”、“員工的招聘、培訓、安置等成本沉沒”等7個方面的調研項目,主要是指公司招聘、培訓或提升員工后,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不合作、人與物之間的不匹配、人與崗之間的不匹配等所產生的風險,以及投資后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投資喪失了激勵效應、投資成本沉沒等風險,因此將其命名為“匹配與使用風險”。因子分析結果與前文的理論分析是一致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內部風險可由5個維度構成,再加上外部風險———貶值風險,則可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確定為6個維度31個指標的評價體系。
4.2科技型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體系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研究針對構建的包含三個層次6個維度31個指標的風險評價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風險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第一層總目標層(A)為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第二層目標層(B)有6個主因素,分別是決策風險、流失風險、配置與使用風險、風險、激勵政策風險和貶值風險;第三層方案層(C)有31個子因素(包括30個內部風險因素和1個外部風險因素)。具體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4.2.1構建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用以表示量化的同一層次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由專家對各層元素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出比較矩陣。在層次分析法中,為了讓專家判斷定量化,形成比較矩陣,本研究引入1~9標度法,由專家進行定性分析的直覺和判斷力而確定,用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次某因素而言,本層次與之有關的各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具體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本研究邀請了來自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20位高層管理者或人力資源管理部主管,根據表2所示的評價的標準建立各層次指標的判斷矩陣,共形成一級指標(即目標層中的6個主因素)判斷矩陣1個,二級指標判斷矩陣5個,即目標層中的決策風險、流失風險、配置與使用風險、風險、激勵政策風險的判斷矩陣,其中,貶值風險由于只包含1個指標,因此不建立該指標的二級指標判斷矩陣。4.2.2層次單排序層次單排序包括計算指標間的相對權重和檢驗一致性兩個方面。確定相對權重是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對于上一層因素而言本層次與之有聯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權值,它是本層次所有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次而言的重要性進行排序的基礎。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只有通過檢驗的矩陣才能被采納。下面以目標層的6個主因素,分別是決策風險、流失風險、配置與使用風險、風險、激勵政策風險和貶值風險,即B1~B6,相對于總目標層(人力資本投資風險)A為例,說明求解過程:(1)根據專家的意見,比較各因素間的重要性,得出B1~B6相對于總目標層的判斷矩陣,具體可如表3所示。(2)計算權重。判斷矩陣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很多,較常用的是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積法。和積法是對矩陣的每一列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將歸一化的矩陣的行向量的元素相加,然后歸一化,得到特征向量,最后計算最大特征值。(3)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指專家在判斷指標重要程度時,各判斷之間的協調一致,不至于出現相互矛盾的結果。層次分析法要求各位專家的判斷要具有大體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判斷一致性的方法是計算一致性指標(CI)和隨機一致性比率(CR),當CR<0.1時,即可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用上述同樣的方法,可以繼續(xù)對其他5個方案層C的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得出相應權重與一致性檢驗的結果,具體如下:相對于決策風險B1的方案層相對權重是:W1=[0.240,0.234,0.146,0.111,0.085,0.057,0.063,0.063]T,λmax=8.267,CI=0.038,RI(n=8)=1.41,CR=0.027<0.10。相對于流失風險B2的方案層相對權重是:W2=[0.328,0.188,0.188,0.188,0.108]T,λmax=5.058,CI=0.0145,RI(n=5)=1.12,CR=0.013<0.10。相對于匹配與使用風險B3的方案層相對權重是:W3=[0.296,0.165,0.122,0.130,0.091,0.130,0.067]T,λmax=7.226,CI=0.038,RI=1.36,CR=0.028<0.10。相對于風險B4的方案層相對權重是:W4=[0.398,0.190,0.165,0.144,0.103]T,λmax=5.209,CI=0.052,RI=1.12,CR=0.047<0.10。相對于激勵政策風險B5的方案層相對權重是:W5=[0.298,0.298,0.158,0.158,0.088]T,λmax=5.012,CI=0.003,RI=1.12,CR=0.0027<0.10。由于目標層B6貶值風險所對應的方案層子因素就是其本身,因此不再進行單層次排序分析。目標層貶值風險的權重即為方案層貶值風險的權重。4.2.3層次總排序根據層次單排序的計算結果,以此沿各層次結構由上而下逐層計算,確定最下層次因素相對總目標的重要性,即可計算出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4所示。4.2.4指標權重分析結果指標權重的數據分析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于一級目標層的6個風險來源而言,要注意不同風險來源在體系中的不同權重地位:1)決策風險所占的比重最大,為0.417,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影響最大,在防范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時,制定并實施正確、合理的投資決策是最重要的,包括投資對象、內容、方式、實施者等的選擇,以及制度管理方面的保障等;2)流失風險所占的比重也較大(占0.174),這與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才流動頻繁的現實是相符合的,由于人才流動頻繁而引發(fā)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也就較大;3)使用與匹配風險、風險也都占據了超過10%的比重,即人力資本投資與現實不相匹配、人力資本投資的實施者與被投資者的道德風險都會影響投資風險的大小;4)貶值風險作為外部風險的主要來源,其所占比重較小,對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影響較小,這也印證了本研究之前的理論分析,即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企業(yè)內部管理風險。(2)對于二級方案層的31個指標而言,權重數值較大的主要風險指標包括“投資內容的選擇”和“投資對象選擇正確與否”。1)“投資內容的選擇”指標的權重為0.1,在方案層是最高的,投資內容的選擇是否正確、合理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的影響最大。投資內容是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基礎,它決定了員工是否能夠學到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是所有人力資本投資要素的基礎。2)投資對象的選擇,其比重為0.098。投資對象選擇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投資的效果、投資是否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還會影響到流失風險、風險,以及匹配和使用風險的發(fā)生。3)其余29個指標的權重值相差較小,這一方面說明各權重之間的關系緊密,要體現出各指標所涉及的風險的大小,必須結合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的實際情況精確計算才能得出各項指標相對于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評價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說明要有效控制與規(guī)避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需要兼顧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較全面地防范人力資本投資風險。
5研究結論與展望
AHP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風險投資業(yè)的AHP-模糊綜合評價[4-9],就是對建立起來的多層次指標體系用模糊評價的數據和層次分析的方法來定量研究,最終得出農業(yè)科技企業(yè)的風險投資水平。本研究是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應用AHP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用模糊隸屬度的方式來度量評價分析對象,最終得出綜合評價結果。2.1AHP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系數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深入分析并確定影響企業(yè)投資風險的因素,列出影響因素的遞階結構及從屬關系,并設定對應的符號(表1)。設U={U1,U2,U3,U4,U5,U6,U7,U8}為評價因素集,A表示目標。其中創(chuàng)新能力U1={U11,U12,U13,U14,U15,U16},管理團隊U2={U21,U22,U23,U24,U25,U26},商業(yè)模式U3={U31},行業(yè)及企業(yè)的行業(yè)地位U4={U41,U42,U43,U44,U45,U46},運營狀況U5={U51,U52,…,U513},財務狀況U6={U61,U62,U63,U64,U65},融資情況U7={U71,U72,U73},環(huán)境U8={U81,U82,U83}。2)構造判斷矩陣。建立判斷矩陣U,矩陣中的元素Uij表示對評價目標A而言,Ui比Uj的相對重要性,Uij值采用1-9判斷標度法并綜合專家群體咨詢意見進行確定。3)層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對特征向量做歸一化處理,確定各層次單排序權向量W,接下來計算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CI=(λmax-n)/(n-1),進一步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進行一致性檢驗。4)層次總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
根據層次單排序的計算結果,由層次結構模型的最底層向最高層逐層推求層次總排序權重向量,得出各項投資風險因素對于最高層次(總目標層)項目整體投資風險的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重,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評價指標括號內為匹配權重。2.2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投資風險進行評價1)確定評價指標集和評判評語集。評價指標集同AHP法;評語集V={V1,V2,V3,V4,V5},其中V1代表風險高,V2代表風險較高,V3代表風險一般,V4代表風險較低,V5代表風險低。2)確定評價矩陣。設Uij隸屬于第k(k=1,2,3,4,5)個評語的隸屬度為rijk,則可構造評價矩陣其中,rijk是整個評審專家組在第k種風險程度對第Uij項指標進行評價的概率,rijk=mijk/N通過統計調查法得到,N表示參與評審的專家人數,mijk表示對第Uij項指標合計有mijk個人選擇第k個評語。3)準則層模糊綜合評判。對每個Ui={Ui1,Ui2,Ui3...,Uim}的m個因素,按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可得準則層綜合評價向量Ai莓Ai=Wi莓Ri={ai1,ai2,ai3,ai4,ai5},i=1,2,...,8,Wi為Ui指標的權重系數,其值由層次分析法確定;Ri為對Ui的單因素評價矩陣,式中的符號“莓”表示模糊合成運算。
2實證研究
以首屆中國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成長組一等獎企業(yè)Z和二等獎企業(yè)Y為例進行對比研究。3.1Z企業(yè)案例評價Z企業(yè)是專門從事畜禽場規(guī)劃、設計、建造和管理咨詢“一體化服務”的專業(yè)公司。公司目前主要業(yè)務包括畜牧場規(guī)劃、設計、建造,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畜牧場設計咨詢和可行性研究;現有畜牧場的整體改造;畜牧場配套設備銷售;畜牧養(yǎng)殖工藝咨詢培訓等。應用模糊數學評價法對Z企業(yè)的投資風險進行綜合評價。1)準則層模糊綜合評判。邀請9位專家參與風險程度評價,統計后得到該指標的統計概率,列于評價矩陣Ri。以創(chuàng)新能力(U1)分析為例,得到其相應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1。通過專家評審后創(chuàng)新能力的風險程度評價概率矩陣為:同理得出準則層其他幾項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管理團隊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2=[0,0,0.043,0.460,0.487];商業(yè)模式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3=[0,0,1,0,0];行業(yè)及企業(yè)的行業(yè)地位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4=[0,0,0.117,0.233,0.757];運營狀況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5=[0,0,0.017,0.312,0.671];財務狀況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6=[0,0,0.098,0.159,0.743];融資情況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7=[0,0,0.185,0.741,0.074];環(huán)境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8=[0,0.074,0.519,0.407,0]。2)目標層模糊綜合評判。結合以上各指標權重和準則層相對應變量的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i,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可以得到最終的農業(yè)科技企業(yè)投資風險綜合評價向量A,其結果如下。按照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最大隸屬度原則,最終的評價結果顯示,最大值0.501所對應的風險等級為V5,即此項目的投資風險應定位于“低風險”。
為了便于不同企業(yè)最終結果的比較,可以對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變換,把不同評語集賦以一定的數值,如:設H為企業(yè)投資可行性,向量C={C1,C2,C3,C4,C5}={50,60,70,80,90}。用所得到的評價結果與數值向量結合,得到Z企業(yè)最終的投資可行性得分為:3.2Y企業(yè)案例評價Y企業(yè)主營農用挖掘機、裝載機、高空作業(yè)車、輪胎式起重機、電瓶叉車等農機,集科研開發(fā)、生產銷售、現代服務為一體,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公司發(fā)展定位于小型農用工程機械的研發(fā)制造,以實現挖掘機國產化為己任,服務新農村建設為使命,為中國乃至全球產業(yè)發(fā)展推出高性價比的工業(yè)產品。Y企業(yè)案例中的指標權重確定和模糊綜合評價過程與Z企業(yè)案例一樣,這里不再贅述。下面只列出其最終目標層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按照模糊評價法的最大隸屬度原則,最終的評價結果顯示,最大值0.438所對應的風險等級為V5,即此項目的投資風險應定位于“低風險”。參照對Z企業(yè)案例分析,對結果進行進一步變換,把不同評語集賦以一定的數值,如:設H為企業(yè)投資可行性,向量C={C1,C2,C3,C4,C5}={50,60,70,80,90}。用所得到的評價結果與數值向量結合,得到Y企業(yè)最終的投資可行性得分為:3.3評價結果的進一步分析上述計算結果表明,Z企業(yè)最終的投資可行性得分要高于Y企業(yè),這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首屆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評選結果的科學性。同時,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找出造成兩個企業(yè)之間差距的影響因素。通過上述計算結果發(fā)現,影響兩個企業(yè)最終得分的因素在于模糊評價向量中的最后一項,即Z企業(yè)為0.501,而Y企業(yè)為0.438。現把這一項的模糊計算結果列出:通過Az和Ay的對比計算可以看出,影響兩者最終數值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算式中的第一項,即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
3結果與討論
1)研究結合以往投資風險評價方法,結合農業(yè)科技企業(yè)的發(fā)展特點,借鑒首屆中國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評選實例,構建了農業(yè)科技企業(yè)投資風險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的建立對完善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評選機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獲獎企業(yè)的投資風險評價結果驗證了農業(yè)科技企業(yè)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有很強的實踐價值。該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確立既對完善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評審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同時也填補了國內在農業(yè)科技企業(yè)投資風險領域研究的空白。
關鍵詞:企業(yè)投資風險;投資風險衡量;投資風險控制
一、投資風險的內涵分析
(一)投資風險的定義
在一定條件和時期內發(fā)生的各種結果的變異程度被稱為風險。風險本身是不確定的,具有客觀性。投資風險是指企業(yè)在進行投資過程中,由于很多無法準確估計和預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從而使企業(yè)盈利、償債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投資項目的市場收益率偏離預期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則該項投資的風險就越小。如果投資項目的市場收益率偏離預期收益率越大,則風險也就越大。投資風險往往與投資的收益成正比,企業(yè)對投資收益的要求越高,那么承擔相應投資風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企業(yè)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首先界定投資風險,再進行相應投資項目的收益風險分析。目前經濟環(huán)境變化大,存在很大的系統風險,企業(yè)不能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系統風險,很多企業(yè)就選擇了投資風險小、收益相對低而穩(wěn)定的項目,這就引起了過度投資和重復建設,使產品市場供過于求,導致投資項目的收益率下降,增加了投資風險。
(二)投資風險的分類
企業(yè)投資風險按照其可分散程度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是由于整個市場環(huán)境(如經濟周期循環(huán)、經濟體制改革、宏觀經濟政策等)引起的,是企業(yè)無法控制的風險。企業(yè)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非系統風險,消除非系統風險對企業(yè)的影響。因此,企業(yè)需要有科學的投資決策制度,盡量減少集中投資和單項投資,增強企業(yè)的財務和經營安全性。
企業(yè)投資風險按照投資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實業(yè)投資風險和金融投資風險。目前與企業(yè)相關的投資風險大多指實業(yè)投資風險,是指企業(yè)內部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投資,以及對外的實業(yè)資本投資過程中投資收益偏離預期收益的可能性。實業(yè)投資風險包括了長期投資風險和短期投資風險兩部分。
(三)投資風險成因分析
企業(yè)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企業(yè)投資。合理科學地進行投資,使企業(yè)的資源要素達到最優(yōu)配置組合是實現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的有效途徑。分析企業(yè)投資風險的成因將有助于企業(yè)開展投資風險防范與控制的工作。投資風險的成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企業(yè)外部宏觀環(huán)境,包括企業(yè)所面臨的政治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市場環(huán)境和法治環(huán)境。政治體制改革、經濟周期的循環(huán)、市場競爭環(huán)境及法律體系的完善等對企業(yè)的投資都有重要的影響。企業(yè)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了解自身所處的宏觀環(huán)境和經濟背景,預測經濟發(fā)展趨勢,不能違背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逆經濟潮流而行。內部風險因素是指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制度松懈和落后,企業(yè)的資金籌集和管理能力弱及未制定完善科學的投資決策制度。企業(yè)多以實業(yè)投資尤其是對內投資為主,而目前我國很多企業(yè)缺乏控制投資風險的相關人員和經驗,致使投資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造成了重復、集中投資的混亂局面,導致企業(yè)資金利用不合理,給企業(yè)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投資風險的識別與衡量
(一)投資風險的識別
投資風險的識別是投資風險衡量的前提,是風險管理人員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全面、客觀、持續(xù)地發(fā)現企業(yè)在投資活動中所面臨的風險的一項復雜的活動。只有正確、客觀、全面地識別企業(yè)的投資風險,才能進行風險的衡量和相應投資風險的控制。由于投資活動的動態(tài)性及所處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的識別是一個連續(xù)、長期、全面的過程。風險的識別需要持續(xù)地進行,適應投資活動的變動,為企業(yè)衡量和應對風險提供客觀實時的依據和方向。
投資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流程圖法、財務報表分析法、現場調查法、事故樹分析法和專家論證法等。投資項目的類別和投資項目的階段都對風險識別方法的選擇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識別企業(yè)的投資風險,企業(yè)應該首先獲得完善的風險管理資料,然后合理選擇風險識別的方法來將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轉變?yōu)榭衫斫獾娘L險描述。
(二)投資風險衡量的過程
投資風險衡量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投資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運用概率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投資風險的頻率和風險損失程度進行量化的過程,為風險管理提供重要依據,保證投資的順利進行。投資風險的衡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般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系統研究投資風險的背景信息;詳細研究已識別的關鍵投資風險;確定要使用的投資風險的衡量方法和工具;衡量投資風險的發(fā)生概率及其后果;對投資風險做出判斷。
(三)投資風險衡量的方法
企業(yè)投資風險的衡量主要是用概率統計的方法來完成,運用概率統計中的標準差、方差等指標來量化企業(yè)的投資風險。理論研究明:期望投資收益率=無風險的投資收益率(K)+風險補償利率f(x)。公式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無風險的投資收益率,是指將資金投入銀行或購買國家債券所能得到的報酬率,也是企業(yè)對外投資所要求的最低報酬優(yōu)選法;另一部分則是風險補償利率,代表了企業(yè)所要求的與風險相關的報酬率。風險越大,風險補償利率則越大,企業(yè)的預期投資收益率則越大。
企業(yè)投資風險衡量的具體步驟如下。
1.概率:是用來表示某一隨機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數值,若以Pi代表第i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則所有可能出現的概率之和必為1,即Pi=1。
2.期望值:指以隨機變量取值的相應概率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反映的是隨機變量取值的平均化水平,計算公式為:期望值Ex=Xi×Pi。預期收益的期望值代表著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收益的集中程度和合理預期。
3.標準差和方差:反映的是在不同風險條件下收益值與期望值離散程度的指標。投資收益的方差與標準差和投資風險成正比關系,投資項目的標準差和方差越大,代表預期收益的集中程度越差。在收益期望值相等的情況下,收益的方差和標準差越大的投資項目投資風險越大。計算公式為:方差δ2=(Xi-Ex)2×Pi;標準差δ=。
4.變異系數:又稱標準離差率,是指標準差與期望值之比。變異系數越大,投資風險就越大。變異系數越小,投資風險也就越小。不僅適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投資方案,也適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方案的風險比較。計算公式為:CV=。
(四)企業(yè)投資風險衡量的實例分析
1.計算期望值
2.計算標準差
3.計算變異系數
4.投資風險分析
根據以上企業(yè)投資風險衡量的方法計算出A和B項目的期望收益,可以看出A項目的期望收益33%大于B項目的期望收益,但由標準差和變異系數也可以看出A項目的風險大于B項目的風險。在項目預期收益相同而標準差不同的情況下,企業(yè)應該選擇標準差較小的項目進行投資。在此實例下,A項目和B項目期望收益不同,則應根據變異系數來進行決策,B的變異系數比較小,所以企業(yè)在適當的風險承受范圍內應該選擇B項目進行投資。
三、投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一)建立健全企業(yè)投資風險的防范機制
為減少企業(yè)的投資風險和提高企業(yè)應對投資風險的能力,企業(yè)應當建立和完善一套投資風險的防范機制。其內容應當包括風險的預測、風險的識別、風險的控制及風險的評估和反饋。同時,企業(yè)要配備相應的風險管理人員,從而使風險防范機制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應。
(二)科學預測宏觀經濟趨勢,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y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都受到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因此,企業(yè)應該科學評估和預測宏觀經濟環(huán)境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密切關注相應的經濟政策變化,提高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從而掌握風險管理的主動權,及時調整企業(yè)投資的方向,避免因外部環(huán)境變化造成企業(yè)投資風險增加從而危及企業(yè)生存發(fā)展。另一方面,企業(yè)應該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注重提高相應財務管理人員和風險管控人員的素質,從而提高企業(yè)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注重投資組合,實現多元化經營
企業(yè)的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密切相關,收益率越高,風險就越大。為減少投資風險,企業(yè)在進行投資時要避免重復投資、集中投資,應該把資金分布在不同的投資項目上,進行不同的投資組合,可以通過聯營、兼并、重組等方式進行投資,從而在保證整體上有一定的收益率的情況下達到分散風險、增強資金使用安全性的目標。多元化經營是主要指企業(yè)內部產品投資的多元化。企業(yè)如果只生產單一的產品,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會比較大。雖然目前該產品可能給企業(yè)帶來較高的收益,但是一旦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改變,行業(yè)內部實現產品升級或出現新的替代品,將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風險,企業(yè)在短期內很難調整經營生產方向,從而使企業(yè)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企業(yè)應該使經營產品多元化,多生產經營一些利潤獨立或不相關的商品,使厚利和薄利項目、旺季和淡季、暢銷商品和滯銷產品在時間和數量上達到相互補充和抵消,提高企業(yè)應對風險的能力和靈活性。
參考文獻:
[1]唐晶.淺談企業(yè)投資的風險及其對策[J].現代商業(yè),2009(08).
[2]唐美榮.我國中小企業(yè)的投資問題研究[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8(02).
企業(yè)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企業(yè)為實現價值最大化這個目標,必須加強企業(yè)財務風險管理,因此企業(yè)以財務風險管理為基礎,圍繞價值最大化目標進行企業(yè)財務風險預控體系框架進行設計,財務預警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扮演財務風險識別和分析的功能作用。而企業(yè)內部控制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扮演風險控制的功能作用。這樣就形成了“一體兩翼”的企業(yè)財務風險預控體系。財務預警與內部控制結合路徑的整體框架由三大部分組成。企業(yè)財務預警和內部控制分別在財務風險管理的不同階段發(fā)揮其防范風險的不同作用。其中以財務預警和內部控制作為財務風險預控的兩個重要機制,以投資預控模塊、籌資預控模塊、經營預控模塊和分配預控模塊為企業(yè)財務預警和內部控制機制相結合的實施主體,以企業(yè)內部控制五個要素構建的企業(yè)內部環(huán)境、企業(yè)控制制度、企業(yè)信息系統、企業(yè)風險分析、企業(yè)免疫系統作為二者結合的五大運行平臺。借助于五大平臺,實現企業(yè)財務風險在各個模塊的評估、預測、處理和控制的功能,而最終實現財務風險的控制目標。
2企業(yè)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1)籌資預控模塊的財務預警控制指標體系設計
籌資活動是企業(yè)資金活動的起點,企業(yè)通過籌資活動為其生產經營活動籌集所需的資金,有了資金能保證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籌資活動包括提出籌資方案、籌資方案審批、編制籌資計劃、實施籌資方案和籌資后管理。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產生風險,防范籌資環(huán)節(jié)當中產生的環(huán)節(jié)性風險,需要財務預警體系支撐。所以籌資預控模塊的關鍵預警控制點在于如何通過完整的籌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即對籌資償債能力、支付能力、資本結構的預警和分析,制定出周密有效的籌資方案。設計籌資預控模塊預警控制指標體系時應該考慮到指標的設置能夠更好地彌補內部控制的薄弱點,即通過該指標的分析能夠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籌資方案。籌資方案在各個循環(huán)中都存在風險,因此,為了反映籌資風險的大小,預警控制指標的選擇可以從資本結構、支付能力、償債風險這三個層面,通過設定的指標警示,企業(yè)可以及時調整籌資結構、期限結構,不斷完善籌資方案,減小籌資風險。通過對預控模塊的預警分析來調整內部控制措施。按照設計好的財務預警指標,分配權重,計算單項功效系數,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的投資是否存在風險、風險的程度如何、同時通過指標也能看出在投資環(huán)節(jié)導致財務風險的原因,通過分析原因就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投資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時調整投資金額、投資形式、投資期限。使得內部控制在投資方案制定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減少企業(yè)的投資風險。
(2)投資預控模塊的財務預警控制指標體系設計
投資是企業(yè)將資金轉化為資本并實現資本增值的過程,投資活動中包括:提出投資方案、投資方案審批、編制投資計劃、實施投資方案和投資后管理。各環(huán)節(jié)的都可能存在風險。為控制投資風險,所以投資預控模塊的關鍵預警控制點在于如何通過完整的投資分析決策,制定出周密有效的投資計劃和方案。投資預警控制指標的制定從三個方面(即投資結構、投資能力、資產利用效率)來反映投資風險的大小,其中對外投資與權益比率指標是區(qū)間型指標。該指標值越高,說明企業(yè)對外投資數額越多,主營業(yè)務不突出,風險較高,如果指標值太低,則反映資產利用率低。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是極大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反映企業(yè)效益好,企業(yè)獲利能力越強。可用于投資分配股利現金比率指標是極大型指標。該指標若大于1,表明企業(yè)有可多余的資金用于其他活動支出,。若該指標小于1,則表明企業(yè)無多余的資金,需用籌資彌補。總資產增長率指標是極大型指標。該指標值越高,反映企業(yè)快速擴張。現金再投比率指標是極大型指標。指標值越高,說明可用資金多,企業(yè)該指標一般在8%-10%比較合適。我們可通過這些指標的警示,及時調整投資的數量、期限、方式等,不斷完善投資方案,減小投資風險。通過對投資預控模塊的預警分析來調整內部控制措施。企業(yè)可以按照設計好的財務預警指標,分配權重,計算出企業(yè)的投資風險預警值。通過分析就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投資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時調整投資金額、投資形式、投資期限。使得內部控制在投資方案制定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減少企業(yè)的投資風險。
(3)運營預控模塊的財務預警控制指標體系設計
該模塊的指標設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運營能力預警指標體系,參與模型運算,分析預警企業(yè)運營風險大小。運營能力預警控制指標有:獲取現金能力指標是極大型指標。該指標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說明整體資產利用效果較好;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是極大型指標。該指標值越低,說明出現流動資金不足的財務風險,如果嚴重,將造成財務危機;盈利能力指標是極大型指標。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yè)財務狀況越穩(wěn)定。企業(yè)的投入所賺取的利潤也越大。第二部分是運營流程預警指標,該部分指標作為采購、生產、銷售流程的預警指標體系,對以上流程實時監(jiān)控,實時預警,同時也要求企業(yè)對內控方案實時調整,已達到內控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減少財務風險。通過對運營預控模塊的預警分析來調整內部控制措施。通過設計好的運營能力預警指標,分配權重,計算出企業(yè)的運營風險預警值,通過對比警度來評測運營是否存在風險。通過警情分析的結果對應收賬款或者存貨內部控制措施及時調整。
(4)分配預控模塊的財務預警控制指標體系設計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企業(yè)從事海外投資的越來越多。據相關部門統計,僅2010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直接投資的境外企業(yè)達3125家,累計實現的對外直接投資中非金融類為59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6.3%,達到歷史新高。至2010年底,我國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中非金融類為2588億美元。但是,我國企業(yè)因海外投資風險而產生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加強對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的評估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企業(yè)開始以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市場,研究我國企業(yè)海外投資的風險也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焦點。韋勇鋼和吳瑛(2002)研究了跨國風險投資目標的評估模型,文章指出風險投資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風險預測作為其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是不可缺少的。許暉(2004)研究了風險感知與國際市場進入戰(zhàn)略決策,指出企業(yè)在國際化進程中應培養(yǎng)成熟的風險意識,積極研究外因變化,主動并及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以此降低風險的潛在損失,甚至實現風險向收益的轉換。高勇強(2005)以跨國投資中的政治風險為基礎對西方研究進行了綜述,系統研究了企業(yè)進行海外投資時的政治風險。許暉和姚力瑞(2006)通過構建模型研究了我國企業(yè)進行國際化經營時的風險測度,同時將企業(yè)進入國際市場時可感知的風險分為三個層面并分別進行風險定義。衣長軍和胡日東(2006)探討了企業(yè)在進行海外投資市的風險預警與防范。鄧愛民等(2008)述評了國內外有關風險預警體系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三、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以層次分析法為理論基礎建立了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綜合評價模型,將我國企業(yè)進行海外投資時的風險因素進行量化處理,歸納為三大一級指標:宏觀環(huán)境風險、中觀行業(yè)風險以及微觀企業(yè)風險。三個一級指標下面分別有若干二級指標,而二級指標進行細分后又可量化成三級指標,以此為基礎構建海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來判斷企業(yè)風險程度的高低,并為風險評價提供依據,如圖1所示。
第一,模型的基本原理。本研究將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進行風險評估,在充分利用專家經驗進行定性分析的同時對風險進行定量評估,以此實現對最佳方案的選擇。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迪(T.L.Saaty)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靈活、簡便且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模糊數學由美國控制論專家L.A.Zadeh教授于1965年所創(chuàng),是針對現實中大量的經濟現象具有模糊性而設計的評判模型與方法,而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簡稱FCE)是一種被廣泛應用并有效的模糊數學方法,即以模糊數學和模糊統計方法為基礎,綜合考慮影響某事物的各個因素,對該事物的優(yōu)劣做出科學且合理的評價。
第二,模型評價的基本過程與步驟。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綜合評價是一個涉及多個因素的評價問題,由于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是由人們主觀判斷確定的,同時該評價不可避免地帶有結論上的模糊性。因此,本文以構建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來提高風險評價的可靠性,將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優(yōu)勢互補,以此提高對風險評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基本過程如圖2所示。
本文將海外投資風險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采用三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具體步驟為:
一是將評價對象分解成評價要素,構成要素集R={R1,R2,…,Rm};
二是對每個要素的評價分為n個等級形成評判集U={u1,u2,…,un},用專家評分的方法來確定第i個因素Ri的單因素模糊綜合評價結果Ri=(ri1,ri2,…,rin),由m個單因素模糊綜合評價結果R1、R2、…、Rm構成模糊關系矩陣:
R= R1R2…Rm= r11 r12···r1nr21 r22···r2nrm1 rm2···rmn
三是依據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因素之間的權重:W={W1,W2,…,Wm},其中∑■■Wi =1。將權重W與結果R進行矩陣的合成運算B=W×R=(b1,b2,…,bn);
四是將B歸一化得: B=|■■…■|,即為相應評價對象的模糊評價結果。
第三,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綜合評價。首先,應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參數計算,通過構建層次分析矩陣來計算權重的大小。求權重的主要過程:以判斷矩陣法來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對各個構成決策問題的指標構建多層次結構模型;對同一層次的指標通過征求專家意見進行兩兩比較,并參照相應的評定尺度確定其相對重要程度,據此確定判斷矩陣;通過計算綜合重要度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其次,以歐美發(fā)達國家為投資國,根據各個評價指標對企業(yè)海外投資的影響程度的不同及不利情形發(fā)生的可能性,專家將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的評價集設為V={v1,v2,v3,v4}。v1,v2,v3,v4分別表示為“0~0.2”、“0.2~0.5”、“0.5~0.8”“0.8~1.0”,對應的投資風險等級分別為:低風險、較低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經過專家的分析與評判,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因子的權重及其模糊評價隸屬度矩陣如表1所示。
分層模糊評價:
C層綜合評價。按公式:
Cij=WDij·Rj=( WDij1 ,WDij2 ,…,WDijm) rj11 rj12 rj13 rj14rj21 rj22 rj23 rj24… ··· ··· rjm1 rjm2 rjm3 rjm4
=(Cij1,Cij2,Cij3,Cij4)
計算C層各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B層綜合評價。在C層模糊運算結果的基礎上,按公式:
Bi=WCi·Ri=( WCi1 ,WCi2 ,…,WCim)ri11 ri12 ri13 ri14ri21 ri22 ri23 ri24… ··· ··· rim1 rim2 rim3 rim4
=(Bi1,Bi2,Bi3,Bi4)
計算B層各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A層(目標層)綜合評價。在B層模糊運算結果的基礎上,按公式:
A=WB·B=(WB1,WB2,WB3)r11r12 r13 r14r21 r22 r23 r24r31 r32 r33 r34=(A1,A2,A3,A4)
計算結果:A=(0.1717,0.4521,0.2928,0.0834)。
從目標層的評價結果可知,A中0.4521為最大值,對應著較低的風險水平,因此投資風險評價較低,適宜企業(yè)投資。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各類風險的分析研究結果,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使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綜上所述,本文應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風險的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到專家的豐富經驗,又能夠有效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實現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文中的評估方法同樣可用于評估企業(yè)在其他一些目標地區(qū)進行投資的適宜程度。如,評估中東地區(qū)是否適合投資的過程中,其戰(zhàn)爭風險對應的隸屬度可能與歐美發(fā)達國家剛好相反,即低風險、較低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發(fā)生的概率為(0.1,0.15,0.25,0.5)。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具體的隸屬度矩陣還需要邀請專家進行賦值,才更加具有權威性與準確性。本文應用Matlab編程實現數據的處理,快速且精確,適合對企業(yè)海外投資風險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韋勇鋼、吳瑛:《跨國風險投資目標的評估模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第12期。
[2]許暉:《基于風險感知的國際企業(yè)管理控制體系研究》,《生產力研究》2004年第3期。
[3]高勇強:《跨國投資中的政治風險:西方研究的綜述》,《當代經濟管理》2005年第6期。
[4]許暉、姚力瑞:《我國企業(yè)國際化經營的風險測度》,《經濟管理》2006年第1期。
論文摘要:在危機環(huán)境下,企業(yè)如何辨析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控制風險,對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并采取相應防范措施,對企業(yè)可持續(xù)和諧發(fā)展至關重要。
一、前言
人力資本是凝結在人體內,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經濟增長的技術、知識和管理能力等。在知識經濟時代,當危機來臨來時,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意識到樹立人力資本投資觀念,完善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范體系,成為企業(yè)抵御風險,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二、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類別和界定
1.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類別
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分為環(huán)境風險和管理風險。
環(huán)境風險是指企業(yè)在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因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突發(fā)性變化認識不足而導致投資損失的可能性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包括:宏觀政治經濟形勢變化、法律法規(guī)調整、產業(yè)政策調整、科技進步等;
管理風險是企業(yè)在人力資本投資過程中因對人力資本特性認識不透、管理不當所導致的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損失的可能性。分為管理者行為風險和被管理者反應行為風險。管理者行為風險包括:預決策風險、人力資本形成風險以及人、職匹配風險等;被管理者反應行為風險包括:職業(yè)道德風險、人力資本激勵與約束風險以及人力資本流失風險等。
2. 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界定
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是指企業(yè)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fā)人力資本,然而在投資過程中由于對人力資本屬性認識不夠、利用和引導不到位,加之各種難以預料、控制的外界環(huán)境變動因素作用而導致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投資損失發(fā)生的可能性。表現為未來若干年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補償投資成本的可能性。
三、人力資本的成本計量
人力資本的成本計量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分為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機會成本三種。
1.人力資本歷史成本法
歷史成本法是指對相關的招募、甄別、錄用和培訓費用全部資本化,在資產使用有效期內進行費用攤銷,按照資產類別確認虧損,或按照增加資產未來收益的任何額外耗費增加資產的價值。當數據可以確認時,這種方法是客觀可行的。
2.人力資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計替代公司現有人力資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別、錄用、培訓、安置和發(fā)展新員工達到現有員工勝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優(yōu)點是找到了資產的市場經濟價值參照,局限性表現為其主觀性。
3.人力資本機會成本法
人力資本的價值可以通過公司內部競價過程產生,投資中心經理會對他們需要招募稀缺的員工進行競標。競標結果實質是對員工分類定價。這種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員優(yōu)化組合,實現高效益。
四、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范體系構建
1. 做好職務分析,預防人、職匹配風險
職務分析是對企業(yè)各崗位職務的設置目的、中心職責、工作內容、權限范圍、結構關系以及工作環(huán)境、工作條件等進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記錄,是現代企業(yè)HR管理所有職能的基礎和前提。制定科學的崗位配置計劃,做好人事測。評工作,根據崗位要求,將最合適的人配置到最合適的崗位。企業(yè)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企業(yè)與員工的動態(tài)協調和適應。
2. 完善培訓機制,預防人力資本能力衰退風險
培訓需求分析是確定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基本依據。科學的培訓需求分析要綜合運用人員測評和工作分析等技術,從整體戰(zhàn)略發(fā)展、工作和員工個人三個層面,結合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調查,全面深人展開。謹慎選擇培訓對象。建立培訓風險管理機制以降低企業(yè)人力資本流失風險。
3. 健全激勵機制,預防人力資本流失風險
健全激勵機制,對員工提升工作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促進作用,包括:物質激勵: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勵:加強與員工的情感溝通,尊重員工等;精神激勵:榮譽激勵、目標激勵、自我實現激勵、成就激勵等。重視人力資本產權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給予員工合理的獎懲使員工產生激勵效果,避免員工流失。
4. 做好投資收益分析,預防人力資本專業(yè)性投資風險
由于人力資本的能動性和不可轉讓性,使得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因此企業(yè)在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應當做好人力資本投資成本核算,運用戰(zhàn)略發(fā)展思路來取舍項目,自覺規(guī)避投資風險,選擇通用性人力資本即復合型、綜合型人才,防范專業(yè)性投資風險。
5.確立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指標,完善風險識別和預警、預控體系
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預警,是指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系統預防、糾正或回避人力資本投資失誤與投資波動方面所具備的一種功能。從人力資本投資過程帶來的結果入手,設計人力資本投資預警指標體系;根據人力資本投資過程內容及表現,按照其投資過程的特點及分類來構造預警指標,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和預警、預控系統。
參考文獻:
[1]張攀平.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與競爭力提升[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30.
[2]劉建英,談娟.企業(y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防范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09(3):136-137.
[3]侯金良.淺議企業(yè)人力資本及其計量方法[J].經濟師,2009(2):189.
【關鍵詞】電源;投資風險
引言
電源投資具有資金、技術密集型特點,而且電力產業(yè)具有自然壟斷性和公用事業(yè)的性質。電源投資的沉沒成本高,電源投資與電力市場、資金、技術等因素聯系緊密。按照電力生產的特點,電源投資風險一是具有隨機性。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風險事件是否發(fā)生、何時發(fā)生、發(fā)生之后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二是具相對性風險總是相對不同的投資主體而言的,同樣的風險對于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影響。投資者對于風險事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因活動、人和時間而異。
1 電源投資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電源投資具備投資數額大、投資期長、影響因素復雜等特征,對其具體的投資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是投資者經常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電源投資風險涉及到政治、經濟、金融、法律、文化等諸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大多是定性指標,很難單純應用定量指標來評價。要對電源投資風險做出全面、客觀、綜合的評價,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從總體上反映投資風險本質特征的指標評價體系,并確定各個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其次是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數學處理。主要流程如圖 1 所示
根據上面對電源投資風險的分類,從如下四個風險出發(fā)來評價某一地區(qū)的電源投資風險。
(1)安全運營風險:安全運營風險是影響投資決策的最直接的因素。根據上文的分析它主要包括安全生產、設備可靠性、以及燃料安全供給、電源的投資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負荷中心和燃料中心等其它要素。
(2)市場經濟風險:根據上文的分析電源投資的市場經濟風險主要考慮價格和財務兩方面要素,其中融資問題也歸納到財務要素中;
(3)經營管理風險:經營風險涉及到經營者的素質和對經營環(huán)境的有效控制,投資過程中經營效益的高低取決于經營者的個體素質、責任感、事業(yè)心和其帶領行業(yè)職工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取決于經營環(huán)境的公共氛圍,如產品是否適銷對路、銷售渠道是否暢通、公共關系是否融洽等,最終體現到企業(yè)競爭力、以及經營管理的理念等要素;
(4)社會與政策風險:是指電源投資的國家政策、投資地域的社會秩序、社會信譽和社會服務條件和相關聯行業(yè)的完善程度。
鑒于上述特征,電源投資風險的評價指標體系、由 4 類風險及對應的風險主因素構成,如圖 2 所示。
2 電源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1)經濟效益。以分布式電源運營涉及的相關市場主體選取相關經濟效益指標。其中,用戶側指標包括用戶參與分布式發(fā)電的本益比和節(jié)省的電費支出;供電側指標包括分布式發(fā)電給電網帶來的峰荷容量降低量、輸電網損減少量、可避免輸電投資;分布式發(fā)電側中工程造價、年運行費用、設備壽命三個指標將直接影響分布式電源的投資收益。
(2)社會效益。是分布式電源投資運行所反映的間接效益,同樣對分布式電源投資效益的綜合評價產生重要影響。選取增加就業(yè)、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兩個指標體現分布式電源建設的社會效益。其量化標準依次為較差、一般、較好,并分別對應專家主觀經驗打分標準5、7、9分。
(3)環(huán)境效益。分布式發(fā)電的清潔、高效是其重要優(yōu)勢,通過投資分布式發(fā)電可減少相常規(guī)發(fā)電量所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選取可避免的碳排量、硫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三個指標反映分布式發(fā)電的環(huán)境效益。基于上述分析,構建的分布式電源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見圖3。
3 電源投資風險量化分析方法
(1)盈虧平衡分析法。通過盈虧平衡分析可以確定投資項目的盈虧平衡點, 即盈虧平衡產量, 進而了解使項目能夠盈利的產量變化范圍何時項目遭受虧損的產量變化范圍, 由此可以分析項目經濟風險的大小。
(2)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是指參數( 指標) 的變化對投資項目經濟效果的影響程度, 如果參數的小幅度變化能導致經濟效果的較大變化, 這時認為這類參數為敏感性因素, 否則稱之為
非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判定參數變化對投資效果影響程度的大小, 找出敏感性因素, 為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提供依。